您所在位置:
新聞詳情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1月31日上午,太平洋建設在昆明召開2023年第一次董事局(擴大)會議,打好開局主動仗,擘畫發展新藍圖。嚴昊主席出席會議作戰略指導和工作部署。太平洋建設總部核心高管、太平洋建設顧問委員會成員出席會議,各平臺、直屬集團董事局主席攜核心團隊參加會議。會議由太平洋建設CEO劉安琦主持。
目標領航,強化責任。會上,嚴昊宣布太平洋建設董事局成員,各平臺、直屬集團董事局成員任命名單,太平洋建設總裁宋少庭宣布太平洋建設總裁團隊任命名單,太平洋建設監事會主席、審計委員會主任楊定榮宣布太平洋建設監事會成員任命名單。隨后,嚴昊分別與各平臺、直屬集團董事局主席,以及總部經營、管理、資本責任人簽訂 2023 年目標責任狀。
為加快各集團經營管理工作水平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臺階,會議還通報了 2022 年度“五個不力”考核結果,通過常態化治理一批、警醒一批、改造一批,持續深化改革力度、優化管理生態結構,最終營造風清氣正、向上向善的工作氛圍。
在戰略指導中,嚴昊首先對太平洋建設2022年的整體發展情況進行總結,并對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感慨,企業管理的三要素就是搭班子、定戰略、帶團隊,太平洋建設多年來堅持的治企方略、人才戰略,秉承的核心運營價值觀,以及這一年來對經營薪酬制度的持續創新改革,讓太平洋建設在2022年收獲頗豐,訂單落地總量相比2021年增長了76%。這不僅充分印證了由嚴介和理事長打造的企業文化體系的獨特優勢所在,更印證了在良好的體制機制下,精英能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嚴昊強調,達人,生而知之;賢人,學而知之;能人,行而知之;常人,學而忘之;庸人,行而茫之。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建立在精英,也就是達人、賢人和能人的基礎之上,而非平庸的人,必須得是精英型的高層作引領。在太平洋建設,獲得高收入的群體就是既能拿訂單又能做訂單的人,他們屬于第一梯隊,即“達人”;拿訂單的人屬于第二梯隊,即“賢人”;而做訂單的人則屬于第三梯隊,即“能人”。未來,我們只能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屬于前三梯隊的人,要為他們開拓更加寬廣的發展通道,以更加完善的體制機制,讓跑得快的人帶領大家往前跑,從而打造出更加龐大的“獅群”來。而針對那些進不了前三梯隊的人,企業就要采取措施,不斷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今年起,凡是無學歷、無職稱、無能力的“三無”人員都要被優化,這是我們對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的決心和態度。
真正的管理其實就是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一個人能干的事情就不要讓兩三個人去做,否則容易出現管理內耗、綜合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甚至導致腐敗。在太平洋建設,經營訂單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項目經理是企業行穩致遠的壓艙石。要想讓項目經理回歸本源、回歸崗位,真正行使權力、落實責任,就得踐行大道至簡的管理原則,把中間的管理層級全部砍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靠正能量的體制機制去引領和疏導,而不是一味去堵。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不就是因為鼓勵民營企業大膽放開手腳,去闖、去創、去干,才有了民營企業蓬勃的發展熱潮嗎?太平洋建設的項目經理責任制時代已經到來,相信隨著這項體制的全面推進,現階段企業面臨的一系列管理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
嚴昊總結,2023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這么多年下來,我們堅守的市場都是打下的江山,打造的項目都是滿滿的口碑,我們的企業文化更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何不讓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戰略自信,抓住2023這一基建大年的種種機遇,乘勢而上,繼往開來,奮斗,奮斗,還是奮斗,相信市場會給我們驚喜,項目會給我們驚喜。
2025是太平洋建設成立的三十周年,現在距離2025還有3年的時間,期間有許多的大事、要事和難事等著我們去做。年輕人、能人們、精英們,未來已來!去拼搏吧,去公開地搶、智慧地搶,做拿金牌的運動員,做達人、賢人和能人,共同為打造完美的2023接續奮斗!(文/圖 太平洋建設文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