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太平洋建設第十期管培生培訓暨“學思行”成長訓練營結業典禮在江蘇南京順利舉行,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嚴昊出席并作重要講話,董事局副主席、CEO劉安琦,CFO葛進,總工程師、專家委員會主任楊玉濤,副總工程師、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孫鳳鳴、楊建東,總裁助理王曉波,物機中心總經理徐彪,太平洋建設十一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王歐之及太平洋建設第十期管培生參加活動。
會議在文化片《青春無悔》的播放中拉開帷幕,隨后第十期管培生依次上臺發表入職參訓感言,太平洋建設總部高管進行結業點評并為管培生頒發結業證書。
嚴昊首先對第十期管培生選擇并加入太平洋建設表示歡迎,他坦言,今年是自己接班的第10年,也是第十期管培生進入太平洋建設的第一年,相遇即是緣分。這份“管理培訓生計劃”是自己于2012年,即接班第一年提出的人才培養計劃,也是太平洋建設自成立以來呵護并重視年輕人才的一個縮影,旨在通過充分發揮管培生的專業優勢,打造一支帶有太平洋建設DNA的專業化管理團隊,進一步提升企業整體可持續管理水平。10年來,一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絕大部分管培生已經走上管理崗位,成為集團發展的中堅力量,為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嚴昊指出,世界上并不存在我們認為的絕對公平,由于種種因素,每個人的事業起跑線,甚至人生起跑線都不會是絕對的平等。起跑線的不一致,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終點的不一致,有基礎、有背景的人,就必然要比普通人承擔更大的責任,既要做得更多,還要做得更好,這樣才能證明自己“起點高”。如果“生得好”,但是“做不好”,就只能淪為平庸之輩。中國古話常講,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高學歷不代表高能力,有為才有位,太平洋建設不只以學歷論人才,最終還要看一個人的能力是否與其所在崗位相匹配。成功需要“品種+平臺”,選擇大于努力,平臺決定價值。要想獲得成功,關鍵看你與誰同行;要想永續成功,關鍵看你在什么平臺。
嚴昊表示,管培生剛剛結束了4年的大學生涯步入社會,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如何將所學的知識真正變現成實際能力、為所在團隊創造更大價值,是一件值得每個人都去持續思考的事情。我們追求的是奮斗者的公平,付出不一定能立即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但是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結果。從背會到體會,從知識到智慧,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好習慣的養成以及日復一日的腳踏實地。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已經過去,年輕并不是安逸的資本,管培生家人們要“三行而后思”,在實干中放開手腳、大膽創造、有所作為,才能在個人的事業發展中進一步收獲存在感、價值感、成就感、榮譽感。
嚴昊總結,一個人要想行萬里路、做人上人,就得不定義終點,一直在路上。在太平洋建設,每一個人的腳步都不會輕易停下,哪里基礎設施落后,我們就去哪里;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到哪里去。一年365天,自己有近300天都在路上就是最好的證明。干一件事情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想做事、想做領袖的人就要擁有大無畏的精神,勇于制定較高的目標并不斷向之靠攏。優秀的人都是自燃型,希望全體管培生家人們能懷著無窮的激情往前沖,不怕犯錯、挫折、丟臉與嘲弄,在前進道路中突破常規、完成蛻變,找到最好的自己。太平洋建設也會持續關注人才、關心人才、愛護人才,致力讓更多年輕精英與能人實現從雇工走向股東、從職業走向事業、從待遇走向榮譽。
本次活動為期7天,主要由軍訓、戶外拓展與專業知識培訓及考核三大板塊組成,旨在通過理論實踐相融、多元并進的培訓方式,讓管培生們在初步熟悉業務知識、感悟企業文化力量的同時,進一步磨煉意志、挑戰自我、釋放潛能,增強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為他們更快適應和勝任新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管培生們紛紛表示,感恩平臺,自己將會把培訓中的所學所悟運用到今后的工作當中,盡快進入工作角色、適應新的崗位,在新的起點上從嚴要求自己,不斷精進自身專業水平,致力與太平洋建設同命運、共成長,做一名榮譽、善勇、智勤的太平洋建設人!(文/圖 太平洋建設文品中心)